老子

老子 老子(Laozi),亦稱為李聃,是古代中國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的名字意為「老子」,意思是「老師」或「老人」,因為他在道家學說中被尊稱為「老子」。 老子(Laozi),亦稱為李聃,是古代中國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的名字意為「老子」,意思是「老師」或「老人」,因為他在道家學說中被尊稱為「老子」。老子的生平事跡相對神秘,關於他的生平有許多不同的傳說和傳說。根據傳統說法,老子據信生於公元前6世紀,可能出生於中國今天的河南省。據說他是周朝時期的一位高級官員,擔任過書記官的職位。然而,對於老子的具體歷史細節和身份,歷史記載非常有限,因此對於他的真實身份有一些爭議。老子最著名的作品是《道德經》(又稱《老子》),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文獻之一。《道德經》被認為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被譽為「道家經典」。該書以詩意的語言風格寫作,共分為81章,闡述了老子對於宇宙、道、德、自然和統治的思考。在《道德經》中,老子強調「道」的概念,認為宇宙萬物都由一種無形的「道」所統一,這種道是超越人類理解的,它是宇宙的根本原理和力量。老子認為,人應該順從自然的道,追求無為而治的原則,以實現心靈的平靜和個人的自由。老子的思想強調無為而治、柔弱勝於剛強、自然無為的生活方式,被視為對當時中國社會政治和倫理觀念的一種反思。他主張統治者應該放棄過度干預和控制,以保持社會的和諧和人民的自由。他的思想對後世的哲學、政治和宗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後來的道家、儒家、佛家和其他思想流派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儘管老子的生平和身份存在許多謎團,但他的思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思想觀念被廣泛運用於個人修養、道德行為、政治統治和自然觀等方面,被視為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他的思想也被譯為各種語言,影響了世界各地的學術和文化領域。 理念 老子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他的著作《道德經》中。道:老子強調「道」的概念,認為宇宙萬物都由一種無形的「道」所統一。這種道是超越人類理解的,它是宇宙的根本原理和力量。老子認為,人應該順從自然的道,追求與道的合一,以實現心靈的平靜和個人的自由。無為而治:老子主張無為而治的原則。他認為統治者應該放棄過度干預和控制,而應該以柔弱和自然的方式來統治。統治者應該遵循道的原則,保持自然的秩序,以實現社會的和諧和人民的自由。自然無為:老子強調追求自然無為的生活方式。他主張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要過度干擾自然的運行。通過放下私慾和執著,以柔順和自然的態度對待生活,人可以獲得內心的平靜和自由。柔弱勝於剛強:老子認為柔弱勝於剛強,無名無形的無為之道是最強大的力量。他提倡不要以武力和強制手段來解決問題,而是以柔和包容的態度應對困難和衝突。這種柔弱的力量可以帶來和平、調和和持久的效果。自我修養和道德行為:老子強調個人的修養和道德行為的重要性。他主張個人應該放下功利心和執著,追求內在的德行和道德的美德。透過修養自己的內心,人可以實現心靈的寧靜和與道的合一。老子的理念強調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無為而治、柔弱勝於剛強,並注重個人的修養和道德行為。這些理念對中國的哲學、倫理觀念和社會思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對後世的思想和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啟示。 主要成就 老子的主要成就主要體現在他的思想和著作對於中國哲學、文化和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上。《道德經》的創作:老子最著名的成就是他的著作《道德經》(又稱《老子》)。這本書被認為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被譽為「道家經典」。《道德經》中蘊含了老子對於宇宙、道、德、自然和統治的思考和教導,對中國文化和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被視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和教導強調無為而治、追求與道的合一、柔弱勝於剛強等觀念,對後世的道家學說和思想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影響中國哲學和文化:老子的思想對中國哲學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理念強調與自然和諧相處、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由,並強調個人修養和道德行為的重要性。這些觀念影響了後世的思想家、文人和政治家,並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政治和統治觀念的影響:老子對政治和統治觀念的思考和教導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主張統治者應該放棄過度干預和控制,以柔和自然的方式來統治。這種觀念對後來中國的統治者和政治理論產生了重要啟發,並影響了中國政治制度和統治原則的發展。老子的主要成就體現在他的著作《道德經》和對中國哲學、文化和政治觀念的影響上。他的思想和教導對後世的思想家、文人和統治者產生了深遠的啟示,並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Continue Reading老子

2023年 – 公益養生講座 Health Seminar

公益養生講座 Health Seminar 辦班宗旨 馬來西亞漢學院榮幸邀請 溫秀枝醫師 蒞臨敝校開講一日公益課程。此公益課程機緣難得,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課程須知 主題「營養覺醒」及「我的健康我做主」主講溫秀枝醫師自然療法醫師順式療法醫師酵素公益全球倡導者課程日期2023年7月3日(星期一)課程時間上午9時30分 至 下午4時30分主辦單位馬來西亞漢學院地點馬來西亞漢學院Malaysian Han Studies 人數滿300人為止報名鏈接https://forms.gle/rzks95oqdekCfefB9溫馨提示學員需自備環保餐具此次活動包括午餐,住宿則需自理親愛的家人和朋友們:衷心地向各位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和感謝!感謝你們鼎力相助,7月3日養生公益課名額已滿,網絡報名已從即刻起正式關閉。再次由衷地感謝大家的愛和溫暖。7月3日,我們不見不散!💗💗💗備註:雖然網絡報名已經結束,但仍有興趣參加的人,可以直接WhatsApp到漢學院教務行政處,電話號碼為 011 - 5501 7793。您的名字將會被列入後備名單。再次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和支持! 報名已截止,點擊申請列入後備名單

Continue Reading2023年 – 公益養生講座 Health Seminar

孔門十哲 – 曾参

孔門十哲 曾參 曾參(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7年),名參,字子長,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儒家學者。他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也是孔門五哲(孔子的五位優秀學生)之一。曾參以其聰明才智和出色的領導能力在政治和軍事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曾參 曾參(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7年),名參,字子長,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儒家學者。他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也是孔門五哲(孔子的五位優秀學生)之一。曾參以其聰明才智和出色的領導能力在政治和軍事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生平 曾參在政治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曾擔任齊國的重要官職,如將軍、相國和相國史等。他在政治任職期間,致力於推行改革和提升齊國的國力。他重視法制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推行嚴明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組織,以確保社會秩序和政府的正常運作。他也提出了許多關於國家治理和政策改革的重要建議,被視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曾參在軍事上表現出色,他參與了多次戰役並取得了重大勝利。他善於制定戰略和指揮作戰,以聰明和靈活的策略打敗了強敵,為齊國爭取了重要的地位和優勢。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使他成為當時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作為孔子的學生,曾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主張仁愛、正義和忠誠等儒家倫理觀念,並將其融入到政治和軍事實踐中。他注重個人修養和道德品質的培養,提倡君子行為和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曾參的貢獻不僅體現在政治和軍事領域,他也在儒家學說的推廣和傳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將孔子的教導廣泛傳授給學生和後代,並以身作則地践行儒家倫理觀念,對後世的儒家學者和思想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曾參被後人尊稱為「曾子」,並被譽為孔子晚年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他的政治才能、軍事成就和對儒家思想的貢獻使他成為古代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儒家學者。

Continue Reading孔門十哲 – 曾参

第二届影响您一生的环保酵素五堂课

影响您一生的环保酵素五堂课工作坊(第二届) 辦班宗旨 酵道孝道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與馬來西亞漢學院攜手聯辦第二屆"影響您一生的環保酵素五堂課" ,特邀溫秀枝醫師南下馬六甲演講,此公益課程機緣難得,人數滿300人為止。課程日期為1/7至2/7(星期六至星期日),地點在馬來西亞漢學院, 課程時間是早上九點至傍晚5點。此次課程不僅涵蓋理論課也包括實體體驗課。 課程涵蓋:(一)環保酵素救地球和居家應用,(二)環保酵素居家護理與應急救援,(三)環保酵素與凈化環境,(四)環保酵素與農業應用和(五)環保酵素與社會永續發展。目前,環保酵素在馬來西亞已被納入中小學課本裏,不僅如此,本地大學也開始研究環保酵素,當然那不是因為它有多好用,而是的的確確地減少生活中的濕垃圾。請問您家有那一天不丟垃圾的嗎?您可知道馬來西亞一天生產多少垃圾嗎?現今,環保酵素已遍及無數國家如泰國 、馬來西亞 、印度、菲律賓、新加坡、澳洲、中國大陸、日本、歐洲、臺灣、香港、印尼等地,在農業 、畜牧業、汙水處理、家居應用、個人護理及應急救援等方面取得很多成果。它是如此簡單易學 、成本低廉的事,可以讓大家一起來做善事,改善各種關繫就如溫醫師所說:環保酵素,綠化地球,溫暖人心。妳知道嗎?地球的未來不是某些人的事,而是每一個人的事。作為地球公民的我們,即使風雨兼程,相信大家還是願意在這條路上前行吧!那為什麽還要來上課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可以把愛和溫暖傳出去!為什麽這麽說呢?全球暖化最大問題是什麽呀?想想吧!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影響您一生的環保酵素五堂課",老天如何讓這份天價的禮物教會我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七月份約定您一起深入探討您有所不知的環保酵素。。。。。 課程須知 課程日期2023年7月1日至2日課程時間上午9時 至 下午5時人數滿300人為止主辦單位酵道孝道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聯辦單位馬來西亞漢學院 地址Malaysian Han StudiesNo 1, Jalan Tun Hamzah, Mukim Bukit Katil,Hang Tuah Jaya, 75450, Melaka, Malaysia.Tel:606-2347792/93 Fax:606-2347794報名鏈接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i1_3IczpTcTNRlqky9NVf7dbIeTgzdlE2jgw8YfA9mY/edit?usp=drivesdkgg溫馨提示參與學員必需自備環保餐具。每日課程包括兩個茶點和午餐,學員住宿和交通則自理。…

Continue Reading第二届影响您一生的环保酵素五堂课

孔門十哲 – 子夏

孔門十哲 子夏 子夏(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9年),名夏,字季,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儒家思想的發展和推廣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子夏 子夏(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9年),名夏,字季,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儒家思想的發展和推廣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生平 子夏以其博學多才、熱心助人的特質而聞名。他對儒家經典的研究和解釋具有深厚的理解力,並以其扎實的學問和深入的思考深受孔子的賞識。他非常注重道德倫理的培養和個人修養的重要性,主張人應該以仁愛和誠實的態度對待他人,追求和諧與禮節的社會關係。作為孔子的學生,子夏在傳承和推廣儒家學說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他致力於教育和智慧的傳授,深受學生和後輩們的尊重和景仰。他重視學問的實踐應用,主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鼓勵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儒家的倫理原則。子夏的學術成就和優秀品德使他成為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教學方法和倫理觀念被視為學習和模仿的榜樣,他的學說和思想影響了許多後世的儒家學者和思想家。他的智慧和教導被傳頌和傳承,對於個人修養、社會倫理和政治治理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子夏被後世尊稱為「子季」,他的貢獻被視為儒家學說的重要一環,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教導和智慧被視為中國古代智者和哲學家的典範,並為後代的學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https://youtu.be/oLi06fiC6wg

Continue Reading孔門十哲 – 子夏

孔門十哲 – 言偃

孔門十哲 言偃 言偃(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52年),名偃,字子游,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和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以博學多才、謹慎謙虛的態度和對禮儀的重視而聞名,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言偃 言偃(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52年),名偃,字子游,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和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以博學多才、謹慎謙虛的態度和對禮儀的重視而聞名,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言偃在政治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擔任魯國的大司寇和司空等職位。他以其清廉正直和公正無私的作風受到廣泛的尊敬和敬仰。他對於國家政策和公共事務提出了許多實用的建議,致力於促進魯國的發展和民眾的福祉。作為孔子的學生,言偃深受孔子的教導和影響。他對經典文獻的研究和傳承有著卓越的貢獻,對於儒家經典的詮釋和解讀具有深厚的理解力。他主張以禮儀為核心,強調倫理道德的培養和個人修養的重要性。他提倡儒家的仁愛思想,主張君子應該以仁心行事,追求和諧與禮節的社會關係。言偃的學術成就和品德優秀的形象使他受到後世的廣泛推崇。他的思想和教導被視為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言行和行為被儒家學者視為學習的榜樣,他的教訓和智慧被傳頌和傳承,對於個人修養和社會倫理的培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言偃被後世尊稱為「言君」,他的學說和思想對於中國古代儒學的發展和中國文化的傳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視為中國古代智者和哲學家之一。他的學術貢獻和優秀的品德在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傳統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為後代學者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和借鑒。https://youtu.be/Ul6400T29Hc 「大同」說 對中國政治文化有深遠影響的「大同」說,即源於《禮記 禮運》中孔子與子遊的一段對話,後世稱為《禮運大同篇》。新儒家宗師熊十力在其著作《原儒》、《乾坤衍》中據此認為子遊獨得孔子政治哲學的真傳。 後人追封 唐開元,封「吳侯」,宋,封「丹陽公」,後又稱「吳公」。

Continue Reading孔門十哲 – 言偃

孔門十哲 – 子路

孔門十哲 子路 子路(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路,字季路,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以忠誠、勇敢和助人為樂的品德聞名,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子路 子路(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路,字季路,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以忠誠、勇敢和助人為樂的品德聞名,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子路在政治和軍事上表現出色,是魯國的重要輔臣和軍事將領。他擔任過多個職位,包括司馬和司徒等,並以其英勇果敢和明智的領導而受到讚揚。他以身作則,堅守道義和忠誠,對國家和君主負責任,深受魯國君主和百姓的敬重和愛戴。作為孔子的學生,子路傳承和發展了儒家思想。他對經典文獻的研究和詮釋具有深入的理解,將孔子的教學和思想傳承下來,為後世的儒家學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他強調人的修養和德行的培育,提倡仁愛、忠誠和公正,主張君子應以德治國,培養良好的品格和倫理道德,以達到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和諧。子路的貢獻廣泛影響了後世。他的品德和勇氣成為後世儒者學習的典範,他的思想和教學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故事和教訓被廣泛傳播,並對中國社會的倫理觀念和行為準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被視為中國古代儒學的重要代表之一,對於中國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傳統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

Continue Reading孔門十哲 – 子路

孔門十哲 – 冉求

孔門十哲 冉求 冉求(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9年),名求,字伯牛,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政治、教育和倫理道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冉求 冉求(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9年),名求,字伯牛,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政治、教育和倫理道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生平 冉求以其聰明睿智和卓越的才幹,成為魯國重要的政治家和顧問。他擔任過多個職位,包括大司寇和大司徒等,並以其明智的政策和公正的執行而受到讚揚。他主張君主應該以德行和仁愛為本,以保護人民的利益和維護社會的和諧。他重視倫理道德的培養和實踐,強調君主和臣民之間的道德義務和倫理規範,為政治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原則。作為孔子的學生,冉求對儒家思想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對經典文獻的研究和詮釋具有深入的理解和見解,將孔子的教學和思想體系傳承下來,為後世的儒家學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他的學說強調人的修養和德行的培育,提倡儒家倫理道德的實踐和推行。他的教育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的品德和學問,注重知行合一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冉求的思想和貢獻受到後世的推崇和敬仰,他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名字和事蹟成為了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學說和教育理念對於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和儒家思想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響了世代的儒者和社會的進步。https://youtu.be/h6ezRlXJX0g

Continue Reading孔門十哲 – 冉求

孔門十哲 – 子貢

孔門十哲 子貢 端木賜(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95年),名賜,字季子,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政治、教育和倫理道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子貢 端木賜(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95年),名賜,字季子,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政治、教育和倫理道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子貢 端木賜(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95年),名賜,字季子,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政治、教育和倫理道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生平 端木賜在魯國擔任過多個重要職位,包括大司馬和大宰等。他以其聰明睿智和出眾的才幹,為國家的治理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主張君主應該以德行和道德為本,以仁愛和公正來統治國家,並提倡重視法制和秩序,為國家的繁榮和社會的和諧做出努力。作為孔子的學生,端木賜在儒家思想的傳承和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對儒家經典的研究和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彙編整理了孔子的言行和教學,將其思想體系傳承下來,為後世的儒家學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他的思想觀點涵蓋了倫理道德、教育、政治治理等方面,對於儒家學說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端木賜重視教育,他認為教育是培養人才和促進社會進步的關鍵。他主張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品德和道德修養為目標,注重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和諧。他提倡師道尊嚴、學習努力的教育理念,強調教育對於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端木賜的思想和貢獻被後世所傳頌和敬仰,他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其名字和事蹟成為了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學說和教育理念對後世的儒家學者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https://youtu.be/6yxJpXxRljE

Continue Reading孔門十哲 – 子貢

孔門十哲 – 宰予

孔門十哲 宰予 宰予(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字子魯,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儒家思想家,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政治、教育和倫理道德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事跡 宰予在魯國擔任多個重要職位,包括大司寇和大宰等。他致力於國家的治理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進國家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他主張君主應該以仁愛和慈悲為本,以道德的威望來影響和引導民眾,並將仁義和忠誠作為國家治理的核心價值觀。宰予也是一位重視教育的思想家。他認為教育是培養優秀人才和提升個人素養的關鍵,主張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和道德修養,使其成為有德行和智慧的人才。他強調教育應該以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和諧為目標,並提倡師道尊嚴、學習努力的教育精神。作為孔子的學生,宰予對於儒家思想的發展和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彙編整理了孔子的言行和教學,將其思想體系系統化地傳承下來,為後世的儒家學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他在教育、倫理道德和政治治理方面的思想都對於後世的儒家學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宰予的思想和貢獻被後世人們所傳頌和敬仰,他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其名字和事蹟成為了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思想觀點和價值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中國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https://youtu.be/XdWjGk0Z0-I

Continue Reading孔門十哲 – 宰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