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十哲

言偃

言偃(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52年),名偃,字子游,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和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以博學多才、謹慎謙虛的態度和對禮儀的重視而聞名,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言偃

言偃(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52年),名偃,字子游,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家和儒家學者,同時也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以博學多才、謹慎謙虛的態度和對禮儀的重視而聞名,被尊稱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

言偃在政治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擔任魯國的大司寇和司空等職位。他以其清廉正直和公正無私的作風受到廣泛的尊敬和敬仰。他對於國家政策和公共事務提出了許多實用的建議,致力於促進魯國的發展和民眾的福祉。

作為孔子的學生,言偃深受孔子的教導和影響。他對經典文獻的研究和傳承有著卓越的貢獻,對於儒家經典的詮釋和解讀具有深厚的理解力。他主張以禮儀為核心,強調倫理道德的培養和個人修養的重要性。他提倡儒家的仁愛思想,主張君子應該以仁心行事,追求和諧與禮節的社會關係。

言偃的學術成就和品德優秀的形象使他受到後世的廣泛推崇。他的思想和教導被視為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言行和行為被儒家學者視為學習的榜樣,他的教訓和智慧被傳頌和傳承,對於個人修養和社會倫理的培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言偃被後世尊稱為「言君」,他的學說和思想對於中國古代儒學的發展和中國文化的傳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視為中國古代智者和哲學家之一。他的學術貢獻和優秀的品德在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傳統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為後代學者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和借鑒。

「大同」說

對中國政治文化有深遠影響的「大同」說,即源於《禮記 禮運》中孔子與子遊的一段對話,後世稱為《禮運大同篇》。新儒家宗師熊十力在其著作《原儒》、《乾坤衍》中據此認為子遊獨得孔子政治哲學的真傳。

後人追封

唐開元,封「吳侯」,
宋,封「丹陽公」,後又稱「吳公」。